《设计家》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永存人间的《苏绣图案》苏绣图案设计家柳炳元

 
来源:设计家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4
 
柳炳元 柳炳元的《苏绣图案》 In August 2017, Su Embroidery Patterns, which was authored and published by Mr. Liu Bingyuan in 1983,was once again laid out by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and renamed as The Beauty of Su embroidery Patterns for the 30th publication. On October 21, 2017, a grand release ceremony was held at Suzhou Zhongshuyuan Bookstore. So far, more than 300,000 copies of this book have been distributed, thereby creating a miracle in the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publishing history. 2017年8月 ,柳炳元先生于1983年绘制出版的《苏绣图案》又一次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精心装帧,改名为《苏绣图案之美》第30次出版,并于2017年10月21日在苏州钟书苑举行了隆重的发行仪式。至此,该书已发行30余万册,创造了中国工艺美术出版史上的奇迹。柳炳元先生已经离世20年了,为什么他绘制的《苏绣图案》还这么红火呢?还这么受人们的喜爱呢?这又一次引起了我对柳老先生的怀念和深思。 柳炳元,字承采,生于1908年(光绪33年)7月21日,卒于1998年12月4日。江苏吴县香山蒋墩村人。自幼酷爱美术,7岁起,就迷上了绘画。14岁,他小学毕业后,便到上海陈心竹描花作,拜陈心竹为师,学习描花。 在陈家,柳炳元白天替师傅做家务,晚上就在灯下临摹《芥子园画谱》和描绘各种日用品图案,每天都到深夜。不到半年,他就能和师兄一起干活了。由于他画得工整、圆润,常常得到师傅的称赞。接着,他又偷偷地学习打样,每当师傅创稿时,便站在师傅的背后偷看,将师傅出枝、缀花、修改之法,默记在心。到了晚上,便回忆琢磨,认真练习,即使画不好也不敢请教师傅,只能再伺机偷看。不久,师傅知道了此事,便要看他的画稿。柳炳元忐忑不安地将自己的打样稿给师傅看,不料师傅看后非但没有责怪,反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此后,师傅干脆当面教他,在忙不过来时,便唤柳炳元帮忙。五年后,他满师了。接着又在师傅处搞了六年图案设计。这样,他在上海干了十一年。 1931年,25岁的柳炳元拜别了师傅,离开上海,回到苏州,在苏州中街路开了一爿描花作(后来改为“福泰绣庄”),专为绣庄加工描花。期初,生意惨淡。后来,他根据上海绣品图案尚新的趋向,一改苏绣图案的旧套路,用“香水花”代替了牡丹花,使人耳目一新。在设计苏绣被面枝花图案时,他改变了旧画法,用国画折纸的画法,将枝花的出枝改从两边斜出,从而改变了僵直死板的姿势,使图案顿时活泼生动起来。不久,柳炳元名声鹊起,被业内人士誉为“翻花样的能手”,就连苏州的一些大绣庄如鸿泰、乾泰祥、盛康泰、大同等都慕名前来请他设计、描花,而他则更刻苦钻研了。同时,他还广泛收集各种图案资料,如传统刺绣图案、瓷器图案、报纸上的商标图案,花布图案等。这些,都为他以后得心应手地创作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龙 双龙庆寿 拙政园 九狮 小鸡葡萄 新中国成立后,刚过40岁的柳炳元满腔热情地投入了新的生活。1950年,他和同事们组织成立了“苏州刺绣业绘画工场”(即第三集体工场),并当选为工场主任。1956年1月,第三集体工场并入了苏州市刺绣供销生产合作社(后改为第一刺绣生产合作社),柳炳元任理事会常务理事、设计室主任;同年8月被评为苏州市先进生产者;9月,又被选为北塔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7月1日,苏绣厂成立,柳炳元任设计室主任。1959年被评为苏州市劳动模范,并于1960年4月出席了苏州市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接着又出席了江苏省文教群英会;10月上北京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61年,柳炳元担任了创作设计研究室副主任并兼资料室主任。 柳炳元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原则,继承传统精华,锐意创新,设计了数以万计的苏绣图案,开创了一代新风。他认为:要继承传统,但不能拘泥传统,“传统题材也要出新,在形式上要求变,不能停留在原样上,否则会成为陈旧的俗套,使人感觉沉闷,缺乏时代感。”他在艺术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总能适应时代的潮流,根据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设计出人们喜爱的刺绣图案。1963年,他创作的苏绣被面图案《月季蝴蝶》,不仅具有清新活泼的艺术效果,而且还省工省时。这年他创作的《百子图》被面绣花图案,上面绘有100个古代儿童在嬉耍,姿态各异,煞是可爱有趣,给人以美的享受,深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1966年,他还大胆地将八种工农业产品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创作成《新八宝》图案。接着又创作了《果熟稻香》、《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等被面图案。还创作设计了《二龙戏珠》、《凤穿牡丹》、《狮子滚绣球》、《鸳鸯戏水》等。1963年,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刺绣图案》,就选刊了柳炳元创作的被面花稿16幅,靠垫花稿23幅,枕套花稿7幅。 1980年2月,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他绘编的《苏绣传统图案》(8K本),共刊图案300幅。第一次印刷发行18,300册。同时,该社出版的《日用绣花图案》一书(8K本)也选用了柳炳元创作的绣花图案9幅。出版后均销售一空。 1982年4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柳炳元绘《绣花图案》一册(16K本,活页)选刊龙凤、鸳鸯、孔雀、金鱼、花卉等图案16幅。印数为77,000册。 凤凰牡丹 龙凤戏珠 1983年4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将柳炳元绘制的《苏绣靠垫图案》195幅,汇集成书,改名《苏绣图案》出版发行。在这本书里,柳炳元增加了许多新的题材,如《童子骑车》、《熊猫梅竹》、《博古图》及《虎丘》、《留园》、《拙政园》等苏州园林图案。在这些图案里,内容和形式、实用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一面世便受到空前的欢迎。第一次印刷52,000册以后,再三印刷,至1997年10月第8次印刷时,印数已达156,600册。1999年1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国传统图案系列图书》,又将柳炳元1980年2月版的《苏绣传统图案》改名《传统苏绣图案》,重新印刷出版3000册,封面装潢精美,印刷纸张上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柳炳元先生的苏绣图案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其鲜明的艺术特点所决定的: 1.选用题材,主题突出,造型美观,形象生动。如《玉堂富贵》,中间以牡丹为主题,边上则以玉兰花、海棠花作陪衬。花型饱满,花叶相映成趣。又如《留园》的图案中间,以冠云峰为主题,周围则以亭台楼阁、水池烘托,主题鲜明,图案也十分优美。 2.图案纹样设计技法巧妙。柳炳元在图案设计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法和调和法,动与静、疏与密、曲与直、点与面本来都是对立的、冲突的,但是在他设计的图案中却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如一条飞舞的龙,动感十足,柔和云纹却是静的,但组合在一起,取得了统一的艺术效果。这种动与静的对比和调和,就使图案浑然一体,产生了自然之美。 3.图案纹样富于变化。图案纹样的创造本身就是对自然物象的抽象变化。他所设计的牡丹、月季、菊花比自然界的牡丹、月季、菊花远为夸张得多、浪漫得多、妩媚得多。至于他笔下的龙凤、麒麟更是千变万化。可谓龙飞凤舞,出神入化。 4.纹样线条流畅,疏密得当。柳炳元设计的图案纹样线条流畅,犹如行云流水一般。如《九龙》图,为团形,中间画有三龙戏珠,为小圆形,其四周有六龙缭绕,衔接成环形,线条自然,犹如一气呵成。且疏密有致,脉络清楚。真可谓“疏可跑马,密不通风”。 5.图案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在他设计的图案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很多图案都含有吉祥、如意、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内容,如《喜鹊登梅》、《富贵白头》、《延年益寿》等等。 柳炳元先生的苏绣图案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公认和喜爱,而且也得到了行业内专家们的尊重和好评。1956年11月,湖南湘绣社派人来苏访问,著名画家杨应修就虚心地和柳炳元切磋技艺,而柳炳元也毫不保留,将他画的图纸全部摊在地上让他观看。杨应修回湘后,特地画一幅《老虎》寄给柳炳元,以示谢意。1983年,宜兴建筑陶瓷厂老艺人张焕生、肖金娣夫妇根据柳炳元设计的《二龙戏珠》创作了大型陶瓷壁画《二龙戏珠》,并于十一月上旬发往香港(见1983年12月18日《新华日报》)。直到如今,柳老的苏绣图案仍然被业内广泛使用。 柳炳元先生不仅以设计日用苏绣图案闻名,而且也能创作绘制屏条、册页、立轴等图画作品。他77岁退休后,仍然在家绘画不止,直到91岁仙逝,堪称中国刺绣图案设计史的一代宗师。柳炳元先生的《苏绣图案》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出版发行30余万册,实在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奇迹。今天,他虽已仙逝20年,但是,人们仍然没有忘记他对苏绣艺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他的《苏绣图案》还在继续出版。他精心设计的苏绣图案将会永存人间,世代流传。 柳炳元柳炳元的《苏绣图案》In August 2017, Su Embroidery Patterns, which was authored and published by Mr. Liu Bingyuan in 1983,was once again laid out by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and renamed as The Beauty of Su embroidery Patterns for the 30th publication. On October 21, 2017, a grand release ceremony was held at Suzhou Zhongshuyuan Bookstore. So far, more than 300,000 copies of this book have been distributed, thereby creating a miracle in the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publishing history.2017年8月 ,柳炳元先生于1983年绘制出版的《苏绣图案》又一次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精心装帧,改名为《苏绣图案之美》第30次出版,并于2017年10月21日在苏州钟书苑举行了隆重的发行仪式。至此,该书已发行30余万册,创造了中国工艺美术出版史上的奇迹。柳炳元先生已经离世20年了,为什么他绘制的《苏绣图案》还这么红火呢?还这么受人们的喜爱呢?这又一次引起了我对柳老先生的怀念和深思。柳炳元,字承采,生于1908年(光绪33年)7月21日,卒于1998年12月4日。江苏吴县香山蒋墩村人。自幼酷爱美术,7岁起,就迷上了绘画。14岁,他小学毕业后,便到上海陈心竹描花作,拜陈心竹为师,学习描花。在陈家,柳炳元白天替师傅做家务,晚上就在灯下临摹《芥子园画谱》和描绘各种日用品图案,每天都到深夜。不到半年,他就能和师兄一起干活了。由于他画得工整、圆润,常常得到师傅的称赞。接着,他又偷偷地学习打样,每当师傅创稿时,便站在师傅的背后偷看,将师傅出枝、缀花、修改之法,默记在心。到了晚上,便回忆琢磨,认真练习,即使画不好也不敢请教师傅,只能再伺机偷看。不久,师傅知道了此事,便要看他的画稿。柳炳元忐忑不安地将自己的打样稿给师傅看,不料师傅看后非但没有责怪,反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此后,师傅干脆当面教他,在忙不过来时,便唤柳炳元帮忙。五年后,他满师了。接着又在师傅处搞了六年图案设计。这样,他在上海干了十一年。1931年,25岁的柳炳元拜别了师傅,离开上海,回到苏州,在苏州中街路开了一爿描花作(后来改为“福泰绣庄”),专为绣庄加工描花。期初,生意惨淡。后来,他根据上海绣品图案尚新的趋向,一改苏绣图案的旧套路,用“香水花”代替了牡丹花,使人耳目一新。在设计苏绣被面枝花图案时,他改变了旧画法,用国画折纸的画法,将枝花的出枝改从两边斜出,从而改变了僵直死板的姿势,使图案顿时活泼生动起来。不久,柳炳元名声鹊起,被业内人士誉为“翻花样的能手”,就连苏州的一些大绣庄如鸿泰、乾泰祥、盛康泰、大同等都慕名前来请他设计、描花,而他则更刻苦钻研了。同时,他还广泛收集各种图案资料,如传统刺绣图案、瓷器图案、报纸上的商标图案,花布图案等。这些,都为他以后得心应手地创作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九龙双龙庆寿拙政园九狮小鸡葡萄新中国成立后,刚过40岁的柳炳元满腔热情地投入了新的生活。1950年,他和同事们组织成立了“苏州刺绣业绘画工场”(即第三集体工场),并当选为工场主任。1956年1月,第三集体工场并入了苏州市刺绣供销生产合作社(后改为第一刺绣生产合作社),柳炳元任理事会常务理事、设计室主任;同年8月被评为苏州市先进生产者;9月,又被选为北塔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7月1日,苏绣厂成立,柳炳元任设计室主任。1959年被评为苏州市劳动模范,并于1960年4月出席了苏州市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接着又出席了江苏省文教群英会;10月上北京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61年,柳炳元担任了创作设计研究室副主任并兼资料室主任。柳炳元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原则,继承传统精华,锐意创新,设计了数以万计的苏绣图案,开创了一代新风。他认为:要继承传统,但不能拘泥传统,“传统题材也要出新,在形式上要求变,不能停留在原样上,否则会成为陈旧的俗套,使人感觉沉闷,缺乏时代感。”他在艺术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总能适应时代的潮流,根据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设计出人们喜爱的刺绣图案。1963年,他创作的苏绣被面图案《月季蝴蝶》,不仅具有清新活泼的艺术效果,而且还省工省时。这年他创作的《百子图》被面绣花图案,上面绘有100个古代儿童在嬉耍,姿态各异,煞是可爱有趣,给人以美的享受,深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1966年,他还大胆地将八种工农业产品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创作成《新八宝》图案。接着又创作了《果熟稻香》、《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等被面图案。还创作设计了《二龙戏珠》、《凤穿牡丹》、《狮子滚绣球》、《鸳鸯戏水》等。1963年,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刺绣图案》,就选刊了柳炳元创作的被面花稿16幅,靠垫花稿23幅,枕套花稿7幅。1980年2月,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他绘编的《苏绣传统图案》(8K本),共刊图案300幅。第一次印刷发行18,300册。同时,该社出版的《日用绣花图案》一书(8K本)也选用了柳炳元创作的绣花图案9幅。出版后均销售一空。1982年4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柳炳元绘《绣花图案》一册(16K本,活页)选刊龙凤、鸳鸯、孔雀、金鱼、花卉等图案16幅。印数为77,000册。凤凰牡丹龙凤戏珠1983年4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将柳炳元绘制的《苏绣靠垫图案》195幅,汇集成书,改名《苏绣图案》出版发行。在这本书里,柳炳元增加了许多新的题材,如《童子骑车》、《熊猫梅竹》、《博古图》及《虎丘》、《留园》、《拙政园》等苏州园林图案。在这些图案里,内容和形式、实用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一面世便受到空前的欢迎。第一次印刷52,000册以后,再三印刷,至1997年10月第8次印刷时,印数已达156,600册。1999年1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国传统图案系列图书》,又将柳炳元1980年2月版的《苏绣传统图案》改名《传统苏绣图案》,重新印刷出版3000册,封面装潢精美,印刷纸张上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柳炳元先生的苏绣图案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其鲜明的艺术特点所决定的:1.选用题材,主题突出,造型美观,形象生动。如《玉堂富贵》,中间以牡丹为主题,边上则以玉兰花、海棠花作陪衬。花型饱满,花叶相映成趣。又如《留园》的图案中间,以冠云峰为主题,周围则以亭台楼阁、水池烘托,主题鲜明,图案也十分优美。2.图案纹样设计技法巧妙。柳炳元在图案设计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法和调和法,动与静、疏与密、曲与直、点与面本来都是对立的、冲突的,但是在他设计的图案中却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如一条飞舞的龙,动感十足,柔和云纹却是静的,但组合在一起,取得了统一的艺术效果。这种动与静的对比和调和,就使图案浑然一体,产生了自然之美。3.图案纹样富于变化。图案纹样的创造本身就是对自然物象的抽象变化。他所设计的牡丹、月季、菊花比自然界的牡丹、月季、菊花远为夸张得多、浪漫得多、妩媚得多。至于他笔下的龙凤、麒麟更是千变万化。可谓龙飞凤舞,出神入化。4.纹样线条流畅,疏密得当。柳炳元设计的图案纹样线条流畅,犹如行云流水一般。如《九龙》图,为团形,中间画有三龙戏珠,为小圆形,其四周有六龙缭绕,衔接成环形,线条自然,犹如一气呵成。且疏密有致,脉络清楚。真可谓“疏可跑马,密不通风”。5.图案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在他设计的图案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很多图案都含有吉祥、如意、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内容,如《喜鹊登梅》、《富贵白头》、《延年益寿》等等。柳炳元先生的苏绣图案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公认和喜爱,而且也得到了行业内专家们的尊重和好评。1956年11月,湖南湘绣社派人来苏访问,著名画家杨应修就虚心地和柳炳元切磋技艺,而柳炳元也毫不保留,将他画的图纸全部摊在地上让他观看。杨应修回湘后,特地画一幅《老虎》寄给柳炳元,以示谢意。1983年,宜兴建筑陶瓷厂老艺人张焕生、肖金娣夫妇根据柳炳元设计的《二龙戏珠》创作了大型陶瓷壁画《二龙戏珠》,并于十一月上旬发往香港(见1983年12月18日《新华日报》)。直到如今,柳老的苏绣图案仍然被业内广泛使用。柳炳元先生不仅以设计日用苏绣图案闻名,而且也能创作绘制屏条、册页、立轴等图画作品。他77岁退休后,仍然在家绘画不止,直到91岁仙逝,堪称中国刺绣图案设计史的一代宗师。柳炳元先生的《苏绣图案》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出版发行30余万册,实在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奇迹。今天,他虽已仙逝20年,但是,人们仍然没有忘记他对苏绣艺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他的《苏绣图案》还在继续出版。他精心设计的苏绣图案将会永存人间,世代流传。

文章来源:设计家 网址: http://sj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6588.shtml


上一篇: 风格独特的设计家章桂征
下一篇: 建筑科学与工程论文_乡村美学在江浙村落入口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设计家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